波斯猫

民企迷思越没钱,越理财新浪财经


白癜风早期能根治吗 http://m.39.net/pf/a_4778971.html

作者:招商固收李豫泽、尹睿哲

来源:睿哲固收研究

摘要

“四问”民企买理财:

1)上市公司买了多少理财?增长情况如何?年缔造巅峰(民企增持接近1万亿)。年上半年,民企买理财规模占比创新高,达到64%,绝对规模亿元。

2)增持理财的上市民企,是来自“新”上市的企业,还是之前已经上市的?年至今,持续购买理财的“老”上市民企并未展现出强势增持的意愿,新上市的民企成为买理财的“生力军”。

3)上市发债民企会买理财吗?会,且低等级民企买理财的规模不少,近年来占上市发债主体购买总规模的23%左右。

4)上市民企买的理财期限和收益率如何?一方面,久期普遍在1年期以下,但年3季度之后,购买理财久期出现回升,尤其是AAA及AA+主体,而今年1季度之后,低等级主体配置久期跟随拉长。另一方面,购买理财的综合收益率不高,还存在趋降的现象。

民企真的不缺钱了吗?理财的证据不一定为实。首先,盈利不佳的现状越发严重,民企营收增速向下斜率更为陡峭,而成本降速偏慢致使利润下滑快于国企。其次,内部资金缺失,仰仗外部筹资的动力依旧不弱,上市民企资产负债率再次改写新高。不过,今年1季度以来,民企资本开支同比已经出现骤降的现象,与国企列支的恢复形成对比,反映的是政策呵护背景中,民企凭借扩张增量融资空间,维持存量融资的滚续。再者,交困之时,偿债能力自然无法独善其身,无论是短期偿债指标,还是长期指标,民企均出现信用资质的下沉。最后,至暗时刻不再,民企现金流目前有改善,幅度却太小。

现金流堪忧的民企,却能大肆增持理财,持有久期甚至拉长,是极为矛盾的现象吗?表相矛盾,实质透露三方面信息:1)融资环境的确有改善,无论是民企手中可以购买理财的增量募集资金,还是开支减少背景下,资产负债率还能够继续攀升,抑或是现金流净额在负区间的改善,都指向举债压力有所缓释;2)但是,缺乏回报可观且可投的项目(所以集中竣工后,资本支出在今年一季度骤降,同时说明的也是下游需求的不足),造成资金沉淀,而后与融资改善出现循环,促进理财增配,久期拉长;3)债务压力并未缓解之时,购买理财之所以绝对期限仍偏短,亦是出于流动性管理的诉求,减少资金沉淀。

所以,靶向宽信用如若无法与下游需求提振配合,购买理财和信用资质下沉的矛盾格局将继续。资金由实体回流至金融市场的过程中,还可能衍生出另外两个效应:一是货币政策调控掣肘的尴尬难以避免,即降准降息给实体输入资金,下游需求无法做到配合,资金回流到金融市场套利,对政策效应大打折扣;二是信用风险溢价难以压降,因头部民企可以通过套利,不断虹吸资金,尾部民企资金可得性依旧较差,将铸就“融资难-风险大”的恶性循环,加速债务出清。这些衍生效应对宏观和债券市场的影响又会如何,我们将在下篇报告中做探讨。

风险提示:民企购买理财低于预期,民企信用风险集中爆发

正文

从矛盾面出发,再次审视民企。债务整治与金融监管的螺旋循环,让民企倍受煎熬。年下半年以来,靶向呵护民企融资政策频出,数量之多,节奏之快堪称历次宽信用周期之最。行至年3季度末,回眸民企生存状态,难言暖意涌现,矛盾体的特质反而明显。何为矛盾?一边买理财,一边又“缺钱”,吊诡的现象背后蕴含的原因是什么?本文在厘清理财配置结构的基础上,对民企资质做讨论。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并不总是实时做到募集资金与募投项目的匹配,资金到位与使用之间的时滞让公司衍生出资金管理需求,而买理财成为短期流动性管理工具,目的在于减少资金成本,这也不失为一种与贷款银行强化合作的方法。对于上市公司而言,购买理财的增量资金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募集后闲置资金,来自股票或者债券(公司债、可交债或者可转债等),二是自有资金,三是子公司闲置资金,前两者是购买理财的主要资金来源。

上市公司买理财“风潮”的兴起始于年,当时资金可得性高,且低廉,让“低成本资金→理财产品”套利链条得以稳定。历经5年,监管日趋严格,理财刚兑难保,上市公司,尤其上市民企买理财是否会产生新的变化?以下通过四个问题做说明。

问题之一:上市公司买了多少理财?增长情况如何?

年缔造“巅峰”,如今规模微降,绝对水平却也不低。年至年,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规模陡然扩张,年均增速高达88%;年,增持规模达到2.36万亿。年,伴随大资管业态重构与实体融资难度的共振,购买理财热情降温。不过,增持理财绝对规模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以下对比两个数据。

一方面,以半年度作为对比口径,年上半年,民企期间买理财规模占总购买规模创新高,达到64%。尽管绝对规模上已经二连降,但半年间增持理财体量(民企+公众企业)仍能达到亿元,资金体量仍不可小觑。

问题之二:增持理财的上市民企,是来自“新”上市的企业,还是之前已经上市的公司?

新上市的民企成为买理财的“生力军”。年至今,持续购买理财的“老”上市民企并未展现出强势增持的意愿;截至年上半年,“老”口径民企购买理财规模占比相较峰值的降幅超过10%。口径间的差异,表明的是此前并未购买理财的“新”公司,成为现阶段增配主力。对比每年新增企业的贡献比例,“新”上市民企“略胜一筹”。当然,年以后,IPO较为集中时,会给理财市场带来增量资金。不过,民企“生力军”的持续贡献或已在刻画募集资金使用效率低下,不如采用“融资-套利”降低成本。

问题之三:上市发债民企会买理财吗?

低等级民企买理财的规模不少,近年来占上市发债主体购买总规模的23%左右。可以理解的是,防范资金闲置而购买理财,但对于弱资质主体来说,短期债务覆盖“够呛”,却仍然能在“空档期”抢配理财,一个可能是缺乏收益可观的项目投资,其次或是投资项目收益低下,还不如滚动投资理财产品。

问题之四:上市民企买的理财期限和收益率如何?

1)久期普遍不长,但着重


转载请注明:http://www.gzxy-outdoor.com//bsmpz/bsmpz/9512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