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布偶猫简介_布偶猫价格 > 布偶猫简介 > 爱猫者俱乐部
当前位置: 布偶猫简介_布偶猫价格 > 布偶猫简介 > 爱猫者俱乐部
本文收录了一些布偶猫的基础知识,希望对初学者有所帮助,作为一个布偶猫的繁育者,我真心的希望我们中国的布偶猫繁育者们能够带着自己繁育的成果站在世界的赛台上,能够获得国际赛事的认可,而不是每次都带着国外重金买回来的猫一次次的刷新着可怜的成绩榜,这篇帖子希望能够对布偶猫的繁育者有所帮助,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布偶猫的颜色种类划分
布偶猫,发源于美国,又称"布拉多尔猫",是一种杂交品种。是现存体型最大、体重最重的猫之一。头呈楔形,眼大而圆,被毛丰厚,四肢较长且富有肉感,尾长,身体柔软,毛色有重点色、手套色或双色等等。
布偶猫较为温顺好静,对人友善。特殊的外貌和温和的性格是布偶猫最大的特点之一。
布偶猫的体毛属于中长型,不会缠结在一起,质地柔滑。它的尾巴蓬松,颈部通常带"围脖",而臀部的体毛也比较长。定期梳理毛发会让布偶猫感到十分舒服。
布偶猫是最漂亮的纯种猫之一,带有独特的单色或双色的毛。布偶猫是全身特别松弛柔软,像软绵绵的布偶一样。该猫体型大,身体长、肌肉发达、胸部宽、颈粗而短,发育期长,幼猫要三年左右才能完全发育成熟。其图案各分6种颜色:海豹色、蓝色、巧克力色、淡紫色、红色和乳色。所有颜色均可附加山猫纹、玳瑁或同时附加山猫及玳瑁。
布偶猫异常温柔,较适宜室内饲养。一般应为它们做绝育并提供适当的生活环境,例如配备猫抓板来适应它们的抓挠习惯等:这些是维持它们健康长寿和快乐的基本条件。
布偶猫是一个晚熟的品种,它们的毛色至少要到2岁才会足够丰满,而体格和体重则要至少4岁才能发育完。刚出生的幼猫全身是白色的,一周后幼猫的脸部,耳朵,尾巴开始有颜色变化,直到2岁时被毛才稳定下来,直到3-4岁才完全长成。
布偶猫也会掉毛,只是布偶掉的不严重而已。宠物掉毛多是温度问题,如果全年温度控制在21~22左右,能有效缓解这个问题。
布偶猫从图案上分为三个类别:重点色、双色、手套色。
重点色
·色块分布:整个面部(包括下巴和耳朵),四肢,被毛,尾部
·详细特征:面部与尾巴颜色较深,躯干部颜色由脚掌向上扩散逐渐变浅。被毛大量着色,胸部与肚皮为白色,眼睛大多为深蓝色(有部分浅蓝)。
重点色布偶有着经典的暹逻猫的图案,面部与脚掌都带有重点色,眼睛因毛色的分布而显得十分明亮突出,犹如海水般湛蓝。
手套色
·色块分布:除下巴外的面部、双耳、除前脚趾外的前肢、被毛、尾巴
·详细特征:重点色的面部、耳朵与尾巴,白色的下巴、胸腹、前脚趾(仅脚趾)与大部分后腿,被毛、尾部均有着色
·他们有着毛茸茸的白色的下巴、白手套(前肢)和白靴子(后腿)一样。
·可能有白色流星(破碎的星形、菱形、滴漏形或直线)居中且对称的分布在从鼻子皮肤的顶部到前额之间。
和重点色布偶猫一样,手套色布偶猫面盘、耳朵、被毛与尾巴均有着色,胸部及腹部为白色。相反,手套色的下颚、前爪与后腿是白色的,相对来讲被毛的色重度也比重点色浅一些。
双色
·色块分布:双眼向上散布的八字形面具,耳朵,被毛,尾巴
·详细特征:拥有基本对称、自双眼向上散布的八字形面具
双色布偶的四肢、胸部、腹部和脸上倒V字的部分都是白色的,背部也可能会有一两片白色的斑纹。只有它们的尾巴、耳朵和V字斑纹以上的部分才会显示出较深的颜色。
布偶猫从斑纹上区分主要有三个类别:山猫、玳瑁、山猫玳瑁。
山猫
具有山猫样的条状虎斑,优雅美丽,出现于面部。属于斑纹型附带图案,可以出现在手套色、双色、重点色
形成有着"W"字样的虎斑纹路。所有的山猫纹都是两耳边是白色,眼睛周围是一圈白边,并且面部的颜色深浅不一,头顶有着"W"字样的虎斑纹路,并且面部的颜色深浅不一。
玳瑁
带有不对称面具(单纯针对双色)或三色花斑的图案,是一种十分个性可爱的面部特征。属于色块型附带图案
·重点色和红色轻微混合,全身上下两种颜色的区域要能清晰地分辨,一些较短的狭窄花纹也能接受。
·双色玳瑁,也被人们常说是三花,同时具备玳瑁和双色的特征。
玳瑁色被称作遗传学上的奇迹,玳瑁色布偶猫只出现在母猫中,是染色体的一种健康变异。同时也是非常稀少的花色,更是备受宠爱。
山猫玳瑁
同时具备山猫和玳瑁的特征。
布偶猫的颜色
布偶猫一般从浅到深的:
以下两种属于红色系:
·(非常淡的火焰色,近乎白色。个别只有鼻尖、耳尖等地方有显示。)这种颜色很浅,在有些猫身上甚至难以看出。是白色稍微带点红的颜色,几乎和淡紫色一样浅,甚至比淡紫色还要浅。
·奶油色是红色的稀释色,在成熟的布偶身上非常漂亮。
·底色白色,花纹为浅橘红色,像火苗一样非常艳丽漂亮。重点色为一种深的姜黄色,这种颜色非常引人注目,并且应该有浓重而热烈的阴影。年代布偶猫注册后,红色和奶油色在年代被其他猫种的后代引入布偶猫的基因库,所以红色和奶油色的布偶猫,以及由红色和奶油色祖先的布偶猫,在它们的血统中总有某种形式的混血,无论混血的时间远近。
·红色用基因O表示。这种颜色正在在宠物布偶的所有者中流行起来,而且很吸引人。
·奶油色是红色的稀释色,而且这里只有一个基因O而非成对出现的红色基因是因为红色基因是X染色体遗传的。其实这种基因很复杂,它还能抑制纯色基因,使得所有的红色和奶油色都有山猫花纹。
以下四种属于蓝色系:
·也叫丁香色。非常淡的带一点点暖色感觉的灰色,非常优雅的颜色,也很稀有。这是一种粉+紫+灰色,对不同猫来说不同。与其他颜色相比淡紫色不常见,也有淡紫色的重点色猫,它是能达到的最浅的颜色。这种颜色最稀少,因为它的基因是两个隐性纯合bbdd-意味着把完全的巧克力色稀释化。
·丁香色的孩子总是带有巧克力色基因和稀释基因,而且你要确定你家的是丁香色的话必须做DNA检测才可以确定。
蓝色-这种颜色看起来像是灰色,根据毛色(指重点、手套和双色的这些图案)的不同出现在耳朵、面具、尾巴和爪子上。蓝色是一种稀释色蓝色重点色作为一个稀释色,均带有稀释基因。漂亮的银灰色,配上湛蓝的眼睛,有点忧郁的典雅。
·顾名思义就是巧克力色,颜色深浅介于海豹色和蓝色之间,也属于稀有颜色。一种牛奶般温暖的棕色,通常比较轻,出现在重点色中,极少的出现在虎斑猫的背毛上。巧克力色重点色总是比巧克力色山猫纹要颜色更深,而且巧克力色山猫通常都会有一个橘色的鼻子!真的巧克力色布偶带有bb基因,而且需要做DNA测试以确定。
·巧克力色的孩子总是带有巧克力色基因的。你可以期待巧克力色的背毛是尽可能的白的,根据毛色(图案)不同色块的阴影不同,但是比起海豹色,巧克力色总是有更白的背毛。
·巧克力色与海豹色的另一点不同:颜色严格从鼻子开始分布,而且小猫显色会更慢。
非常深的褐色。是最常见的颜色,也是人们心目中“标准布偶猫”的颜色。
·重点色身上不存在任何白斑,因为携带两份暹罗猫型重点色基因从而导致体色呈现出重点色特征,也就是脸部,耳朵,四肢和尾巴等肢体末端部位呈现出深色,而躯干部为明显的浅色,而且两者之间对比越明显越好。但是身体的任何部位不允许有白斑。鼻子和脚垫的皮肤颜色应当和本身的重点色相一致。
·重点色的颜色必须是均匀的单一色,也就是和鼻、趾垫颜色相称的暗海豹巧克力。背部是较深黄褐色,身体两侧是暖色调的黄褐色,身体下方颜色更淡。年龄越大颜色越重,完全成熟之后深褐色的部位会接近黑色。
·海豹双色同样具有重点色效果,但是面部有呈倒V形状的白斑,其边缘介于眼睛和鼻子之间的区域。其背部有马鞍一样的深色区域,但在背部中央存在一白斑。鼻子和脚垫的皮肤为粉色。
最特殊的颜色:
·玳瑁色是由蓝色系的猫+红色系的猫交配而成。如果遗传好的话是最漂亮的颜色。冷暖色在猫咪米白色的厚实长毛上相乎渲染,非常非常有艺术感。
·玳瑁色被称作遗传学上的奇迹,玳瑁色布偶猫只出现在母猫中,是染色体的一种健康变异。同时也是非常稀少的花色,更是备受宠爱。
·玳瑁色带有不对称面具(单纯针对双色)或三色花斑的图案,是一种十分个性可爱的面部特征。属于色块型附带图案,不同颜色的交错排列,是玳瑁色的特点。
·重点色布偶猫因为不携带白斑基因,所以会呈现出玳瑁色;而手套和双色布偶猫因为携带白斑基因,所以会呈现出三花色。
布偶猫的基因类型
毛色:
布偶猫的毛色种类非常多,包括:
黑色(海豹色)
巧克力色
肉桂色
红色
蓝色、
淡紫色
米黄色
奶油色
其中后四种是前四种所对应的稀释色(关于稀释色在下面会详细说明)。需要指出的是关于毛色的认定各个协会的标准是不一样的,FIFe只承认除肉桂色和米黄色以外的其他六种毛色。
其实所有的毛色都是由三个基因来控制的,分别是红色基因、棕色基因、稀释基因。
红色基因
棕色基因
稀释基因
棕黑素
真黑素
巧克力色基因型(b)
肉桂色基因型(b1)
橘黄色
黑色
淡化的真黑素
其中红色基因负责生成棕黑素,使毛色呈现出橘黄色,而棕色基因负责生成真黑素,使毛色呈现出黑色。但是棕色基因在猫中出现了突变,形成了两种新的变体,分别称为巧克力色基因型(b)和肉桂色基因型(b1),这两种基因型也可以生成真黑素,但是其浓度要低一些,所以看起来颜色就要淡一些。
所以在家猫中棕色基因就有三种基因型,
是野生型(B),巧克力色基因型(b)和肉桂色基因型(b1),
而且三者之间等级关系如下:Bbb1,
野生型
巧克力色基因型
肉桂色基因型
(B)
(b)
(b1)
因为哺乳动物体内除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外,所有的基因都有两份。
所以:一只黑色的猫其基因型可能是:B/B,B/b,B/b1。前一种称为纯合子,无论其配偶基因型如何,其后代只能是黑色;后两种称为巧克力基因及肉桂色基因携带者,根据其配偶的基因型不同,其后代表型也不同。
一只巧克力色的猫其基因型可能是:b/b,b/b1。前一种称为纯合子,后一种称为肉桂色基因携带者,根据其配偶的基因型不同,其后代表型也不同。
·一只肉桂色的猫其基因型只能是b1/b1。
纯合子(纯合体,同型综合子,同型结合体)是指同一轨迹上的两个等位基因相同的基因型个体,如AA,aa。相同的纯合子间交配所生后代不出现性状的分离。
纯合子亦称同型接合体。就所研究的若干基因而言,其具有相对关系的全部基因在机能和位点上都相同的接合体称为纯合子。一对相对基因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的个体,二对相对基因则有AABB,AAbb,aaBB,aabb四种基因型的个体。这种状态称为同型。原则上纯合子不会由于自交而分离出具有不同遗传因子的个体,因而可以用这种方法加以确定。全部基因都是同型的个体为纯系,通过反复自交或同系交配进行选择,可以得到纯合子。
纯合子就是指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的个体所以AABB,AAbb,aaBB,aabb都是纯合子。
注意的是基因型如AAbb类的物种是纯合子,但不能单纯的说是显性纯合子或者隐性纯合子,因为它既有隐性基因也有显性基因。
另外对XY染色体上的非同源部分的基因型进行讨论时,既不能说是纯合子,也不能说是杂合子,因为其并不具备“两个等位基因”这一条件。
颜色基因型
海豹色
(Seal)
蓝色
(Blue)
巧克力色
(Chocolate)
淡紫色
(Lilac)
BBDD
BbDD
BBDd
BbDd
BBdd
Bbdd
bbDD
bbDd
bbdd
综上所述,海豹色、巧克力色、蓝色、淡紫色的基因类型,我们推算后代的颜色类型
FIFe布偶猫颜色预测图表
淡紫色
基因类型bbdd
海豹色基因类型BBDD
%海豹色+稀释基因巧克力基因
海豹色携带稀释基因基因类型BBDd
50%海豹+稀释基因&巧克力基因
50%蓝色+巧克力基因
海豹携带巧克力基因基因类型BbDD
50%海豹+稀释基因&巧克力基因
50%巧克力&稀释色
海豹
(携带稀释基因和巧克力基因)基因类型BbDd
25%海豹色+稀释基因&巧克力基因
25%蓝色+巧克力基因
25%巧克力+淡化
25%淡紫色
蓝色基因类型BBdd
%蓝色+巧克力
蓝色携带巧克力基因基因类型Bbdd
50%蓝色+巧克力基因50%淡紫色
巧克力色基因类型bbDD
%巧克力+稀释基因
巧克力色(携带稀释基因)基因类型bbDd
50%巧克力+稀释基因50%淡紫色
淡紫色基因类型bbdd
%淡紫色
巧克力色
(携带稀释基因)
基因类型bbDd
海豹色基因类型BBDD
50%海报色+巧克力基因50%海豹色+巧克力基因稀释基因
海豹色携带稀释基因基因类型BBDd
50%海报色+稀释基因&巧克力基因25%海豹色+巧克力基因25%蓝色+巧克力基因
海豹携带巧克力基因基因类型BbDD
25%海豹色+巧克力基因25%海豹色+稀释&巧克力基因25%巧克力25%巧克力+稀释基因
海豹
(携带稀释基因和巧克力基因)基因类型BbDd
25%海豹色+稀释基因&巧克力基因25%巧克力+稀释基因12.5%海豹色+巧克力基因12.5%蓝色+巧克力基因12.5%巧克力12.5%淡紫
蓝色基因类型BBdd
50%海豹色+稀释基因&巧克力基因50%蓝色+巧克力基因
蓝色携带巧克力基因基因类型Bbdd
25%海豹色+稀释基因&巧克力基因25%蓝色+巧克力基因25%巧克力+稀释基因25%淡紫
巧克力色基因类型bbDD
50%巧克力+稀释基因50%巧克力
巧克力色(携带稀释基因)基因类型bbDd
50%巧克力+稀释基因25%巧克力25%淡紫
巧克力色基因类型bbDD
海豹色基因类型BBDD
%海豹色+巧克力基因
海豹色携带稀释基因基因类型BBDd
50%海豹色+巧克力基因50%海豹色+稀释基因&巧克力基因
海豹携带巧克力基因基因类型BbDD
50%海豹色+巧克力基因50巧克力
海豹
(携带稀释基因和巧克力基因)基因类型BbDd
25%海豹色+巧克力基因25%海豹色+稀释基因&巧克力基因25%巧克力25%巧克力+稀释基因
蓝色基因类型BBdd
%海豹色+稀释基因&巧克力基因
蓝色携带巧克力基因基因类型Bbdd
50%海豹色+稀释基因&巧克力基因50%巧克力+稀释基因
巧克力色基因类型bbDD
%巧克力
蓝色
携带巧克力基因
基因类型Bbdd
海豹色基因类型BBDD
50海豹色+稀释基因
50海豹色+巧克力基因稀释基因
海豹色携带稀释基因基因类型BBDd
25%海豹色+稀释基因25%海豹色+稀释基因&巧克力基因25%蓝色25%蓝色+巧克力基因
海豹携带巧克力基因基因类型BbDD
50%海豹色+稀释基因&巧克力基因25%海豹色+稀释基因25%巧克力+稀释基因
海豹
(携带稀释基因和巧克力基因)基因类型BbDd
25%海豹色+稀释基因&巧克力基因25%蓝色+巧克力基因12.5%海豹色+稀释基因12.5%蓝色12.5%巧克力+稀释基因12.5%淡紫
蓝色基因类型BBdd
50%蓝色50%蓝色+巧克力基因
蓝色携带巧克力基因基因类型Bbdd
50%蓝色50%蓝色+巧克力基因
蓝色基因类型BBdd
海豹色基因类型BBDD
%海豹色+稀释基因
海豹色携带稀释基因基因类型BBDd
50海豹色+稀释基因50%蓝色
海豹携带巧克力基因基因类型BbDD
50%海豹色+稀释基因&巧克力基因50%海豹色+稀释基因
海豹
(携带稀释基因和巧克力基因)基因类型BbDd
25%海豹色+稀释基因25%海豹色+稀释基因&巧克力基因25%蓝色25%蓝色+巧克力基因
蓝色基因类型BBdd
%蓝色
海豹色
携带稀释基因+巧克力基因
基因类型BbDd
海豹色基因类型BBDD
25%海豹色25%海豹色+稀释基因25%海豹色+巧克力基因25%海豹色+稀释基因巧克力基因
海豹色携带稀释基因基因类型BBDd
25%海豹色+稀释基因25%海豹色+稀释基因&巧克力基因12.5%海豹色12.5%蓝色12.5%海豹色+巧克力基因12.5%蓝色+巧克力基因
海豹携带巧克力基因基因类型BbDD
25%海豹色+巧克力基因25%海豹色+稀释基因&巧克力基因12.5%海豹色12.5%海豹色+稀释基因12.5%巧克力+稀释基因12.5%巧克力
海豹
(携带稀释基因和巧克力基因)基因类型BbDd
25%海豹色+稀释基因&巧克力基因12.5%海豹色+稀释基因12.5%海豹色+巧克力基因12.5%蓝色+巧克力基因12.5%巧克力+稀释基因6.25%海豹色6.25%蓝色6.25%巧克力6.25%淡紫
海豹色携带巧克力基因基因类型BbDD
海豹色基因类型BBDD
50%海豹色50%海豹色+巧克力
海豹色携带稀释基因基因类型BBDd
25%海豹色25%海豹色+稀释基因25%海豹色+巧克力基因25%海豹色+稀释基因&巧克力基因
海豹携带巧克力基因基因类型BbDD
50海豹色+巧克力基因25%海豹色25%巧克力
海豹色携带稀释基因基因类型BBDd
海豹色基因类型BBDD
50%海豹色50%海豹色+稀释基因
海豹色携带稀释基因基因类型BBDd
50海豹色+稀释基因25%海豹色25%蓝色
海豹色基因类型BBDD
海豹色基因类型BBDD
%海豹色
·巧克力色和淡紫色也包括在这张图表中,因为现在现在为止仍然有一些繁育者在使用最原始的血线来繁育这些颜色的小猫。
·稀释基因是改变蓝色和巧克力颜色到淡紫色最重要的因素。
但是当猫携带了红色基因时,上面提到的棕色基因就会被抑制,不再合成真黑素并转而合成棕黑素,使毛发呈现桔黄色。该基因有两个等位基因:
·野生型(o)可以使毛色呈现出正常的黑色系;
·突变型(O)会抑制棕色基因的表达,使毛色呈现出红色。
同时,突变型(O)对纯色基因还有抑制作用,所以所有的红色猫都是虎斑的,没有纯色的。因为红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而公猫只有一条X染色体,所以只能携带一份红色基因,因此如果携带的是突变型(O),毛发就是桔黄色的;如果携带的是野生型(o),毛发就是黑色系。而对于母猫来说,因为携带两条X染色体,所以就可能携带两份红色基因,当这两份红色基因都为突变型(O/O)时,毛发为红色;当这两份红色基因都为野生型(o/o)时,毛发为黑色系;但是当其为一份突变型和一份野生型(O/o)时,此时毛色会表现出黑红交错的无规律的玳瑁色。但是当有白色斑块基因(S)存在时,该基因会对毛发颜色的分布造成影响,使同种颜色的毛发聚为一簇而不是杂乱排列,称为三花。
此外,三花和玳瑁色猫一定是母猫,极少数的三花或玳瑁公猫是由于染色体畸变引起的,是不育的。因此在布偶猫中,重点色布偶猫因为不携带白斑基因,所以会呈现出玳瑁色;而手套和双色布偶猫因为携带白斑基因,所以会呈现出三花色。
虽然红色基因的遗传规律已经研究的很清楚,但是该基因的具体位置还没有确定,所以目前还无法检测,但是根据性别和毛色也可以判断出基因型,对应关系如下:
性别及毛色
雄性黑色系
雄性红色系
雌性黑色系
雌性玳瑁或三花
雌性红色系
基因型
o/Y
O/Y
o/o
O/o
O/O
·火焰色/红色(Flame/Red)----携带橙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奶油色(Cream)----携带橙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猫的颜色只有两种,就是红和黑。除此之外没有别的颜色。红色的淡化色是乳色。黑色的淡化色是蓝色。
控制动物的性别的是一对染色体。猫也一样。公猫用XY表示,母用XX表示。后代是从父母身上各拿一个字母。如果在爸爸身上取了Y,在妈妈身上取了X(从母亲处取只能是X),合起来就是XY,后代为男性。如果在爸爸处取到了X,那后代就是XX,就是女性。
由于猫的颜色是在性染色体上的,猫的性染色体上Y是不带有颜色的。也就是说X才能带颜色。可以是红色可以是黑色。
红公猫的染色体颜色是X(红)Y(无色)黑母猫是X(黑)X(黑)
那么它们的小猫如果是公的(公的是XY):就说明小猫一定要在爸爸那里取一个Y,而Y是没颜色的。所以小猫不能遗传公猫的任何颜色。由于妈妈是黑色的。所以小猫在妈妈身上拿任何一个X都是黑色。换句话来说小公猫一定是黑色的。(还有可能是蓝色的,巧克力色的,淡紫色的)
如果它们是小猫是母的(XX):大家应该会算了。在爸爸身上会拿一个X,也就是拿了爸爸的红颜色,妈妈身上也拿了一个X,妈妈的黑颜色也拿了。那么小母猫一定是双色的。
又例如:如果一只红公猫X(红)Y(无色)和一只红黑色的母猫相配X(红)X(黑),那么同样计算,小公猫可以在妈妈身上拿一个颜色,可以拿X(红)或者拿X(黑),也就是说小公猫是纯黑色或纯红色。小母猫一定在爸爸身上拿一个红色,在妈妈身上可以拿随便一种颜色。也就是说小母猫可以是红黑色也可以是纯红色。
按照以上规律,大家可以自己很轻松地计算任何纯色猫配的颜色
我们通常把猫性别染色体上的颜色基因和常染色体上的稀释基因一起放进去计算。但常染色体上不只有稀释基因,还有虎斑基因,白斑基因等其它基因,和稀释基因作用的作用是一样的,在猫遗传的颜色上增加不同的特点。
根据颜色基因类型我们推算出海豹色,蓝色,红色(火焰色),奶油色的公猫和玳瑁色的母猫交配所生出的孩子颜色。
由于巧克力色和淡紫色比较少见,故不在列表中出现,若是父母中有山猫请自动加入山猫的基因类型。
父
母
海豹玳瑁
蓝玳瑁
海豹玳瑁双色
蓝玳瑁双色
海豹色
男
孩
海豹色
蓝色
火焰色
奶油色
海豹色
蓝色
火焰色
奶油色
海豹色蓝色
火焰色奶油色
海豹双蓝双
火焰双奶油双
海豹色蓝色
火焰色奶油色
海豹双蓝双
火焰双奶油双
女孩
海豹色
蓝色
蓝玳瑁
海豹玳瑁
海豹色
蓝色
蓝玳瑁
海豹玳瑁
海豹色蓝色
蓝玳瑁海豹玳瑁
海豹双蓝双
海玳瑁双蓝玳瑁双
海豹色蓝色
蓝玳瑁海豹玳瑁
海豹双蓝双
海玳瑁双蓝玳瑁双
蓝色
男孩
海豹色
蓝色
火焰色
奶油色
蓝色
奶油色
海豹色蓝色
火焰色奶油色
海豹双蓝双
火焰双奶油双
蓝色奶油色
蓝双奶油双色
女孩
海豹色
蓝色
蓝玳瑁
海豹玳瑁
蓝色
蓝玳瑁
海豹色蓝色
蓝玳瑁海豹玳瑁
海豹双蓝双
海玳瑁双蓝玳瑁双
蓝色蓝玳瑁
蓝双蓝玳瑁双
火焰色
男孩
海豹色
蓝色
火焰色
奶油色
海豹色
蓝色
火焰色
奶油色
海豹色蓝色
或颜色奶油色
海豹色蓝色
火焰双奶油双
海豹色蓝色
火焰色奶油色
海豹双蓝双
火焰双奶油双
女孩
火焰色
奶油色
蓝玳瑁
海豹玳瑁
火焰色
奶油色
蓝玳瑁
海豹玳瑁
火焰色奶油色
蓝玳瑁海豹玳瑁
火焰双奶油双
海玳瑁双蓝玳瑁双
火焰色奶油色
火焰双奶油双
蓝玳瑁海豹玳瑁
海玳瑁双蓝玳瑁双
奶油色
男孩
海豹色
蓝色
火焰色
奶油色
蓝色
奶油色
海豹色蓝色
火焰色奶油色
海豹双蓝双
火焰双奶油双
蓝色奶油色
蓝双奶油双
女孩
火焰色
奶油色
蓝玳瑁
海豹玳瑁
奶油色
蓝玳瑁
火焰色奶油色
蓝玳瑁海豹玳瑁
火焰双奶油双
海玳瑁双蓝玳瑁双
奶油色蓝玳瑁
奶油双蓝玳瑁双
除了红色基因和棕色基因以外,还有一种稀释基因可以影响毛发的颜色。顾名思义,稀释基因是通过影响色素的浓度来改变颜色的,该基因对红色和黑色系毛色都有影响。稀释基因有两种等位基因:野生型(D),不会改变毛发原有颜色;突变型(d),会使毛干内色素颗粒的密度被大大降低,淡化原有颜色。其中d是隐性等位基因,也就是说只要有D存在就不能表现出淡化效果。当猫同时携带两份d时,才可以产生稀释效果。稀释基因和其他颜色搭配可以产生新的颜色,
如:
黑色+稀释基因=蓝色
巧克力色+稀释基因=淡紫色
肉桂色+稀释基因=米黄色
红色+稀释基因=奶油色
花色:
布偶猫的花色主要是指虎斑及白斑这两方面。其中虎斑纹(Tabby)也被称为山猫纹(Lynx)。
在家猫中有一个基因叫做纯色基因,它控制毛发上环状条纹的有无。
纯色基因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基因,有两个等位基因:
野生型(A)使毛干生出环状条纹;
突变型(a)使色素颗粒均匀分布整个毛干。
其中a是隐性等位基因,受A抑制。当猫携带有两份隐性等位基因(a/a)时,才表现出纯色效果(无虎斑图案)。
下图中左侧是纯色基因纯合(a/a)时毛发的颜色,右侧是纯色基因野生型(A/A,A/a)时毛发的颜色。
纯色基因对虎斑基因具有抑制作用,也就是说纯色基因纯合时,任何图案的虎斑都显示不出来。但是,同时纯色基因又被红色基因抑制,也就是说当红色基因(O)存在时,即使纯色基因纯合,虎斑条纹还是能显示出来。所以不带虎斑纹的红色重点色布偶猫是永远不存在的。
然后再考虑与山猫纹有关的纯色基因,前面说纯色基因在等位基因上是隐形的,用小a表示,所以出现山猫纹的就应该要有与之对应的显性基因,可以用大A表示。
这样结论就是:以上可以生出双色的种猫里,只要种公和种母之中有一只是有山猫纹的(也就是有显性基因A),就能保证有一定概率生出双色山猫纹。
山猫纹基因:山猫纹是显性基因,A是显性a是隐性有A的会有山猫纹,没有A的也就是aa这种就不带山猫纹。
布偶猫山猫配种图表
雄性
雌性
雌性
雌性
山猫
山猫
非山猫
AA
Aa
aa
山猫
AA
%山猫
AA
50%山猫
AA
%山猫
Aa
50%山猫
Aa
山猫
Aa
50%山猫
AA
25%山猫
AA
50%山猫
Aa
50%山猫
Aa
50%山猫
Aa
50%非山猫
aa
25%非山猫
aa
非山猫
aa
%山猫
Aa
50%山猫
Aa
%非山猫
aa
50%非山猫
aa
白斑的问题
目前主要依据白斑的多少将布偶猫分为三大类:重点色(Colorpoint)、手套色(Mitted)和双色(Bicolor)。
后来大家发现除了这三种花色外,还有一些其他的花色类型,并分为以下三类:
·高白手套色(HighMitted)、
·中高白双色(MidHighWhiteBicolour)
·高白双色(HighWhiteBicolour),其中高白双色也称为梵色(Van)。
最初这三类都归为双色,后来梵色也经常被单独列出来,例如CFA已经承认梵色为一个单独的花色。
高白手套色(HighMitted):整体上和双色比较像,尤其是脸部。但腿上有时会有色块。背部马鞍型色块和双色可能会有些差异。
中高白双色(MidHighWhiteBicolour):脸上的v型白斑比双色要宽,其边缘通常穿过眼睛。其身上白斑的数量通常不太稳定。
梵色(Van):背部通常没有马鞍型色块,v型白斑退缩至耳部,尾巴有和头部对应的颜色。
因为通常把高白手套和中高白双色也归类为双色,所以为了以示区分有时也把真正的双色称为真双色(TrueBicolor)。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重点色只是其中一种花色的名称,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其他花色就不是重点色,其实所有的布偶猫都是重点色,之所以这样命名是因为其他花色除了重点色外还存在不同类型的白斑。
目前几大猫协判定布偶猫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重点色和蓝色眼睛。和暹罗猫一样,布偶猫的蓝眼睛也是由重点色基因导致的。
此外,重点色基因还涉及到一个毛色改变的问题。其他不存在重点色的猫一生下来就可以看出是什么颜色,并且终其一生几乎不会发生什么变化。但是像暹罗猫和布偶猫这种重点色品系的猫刚出生时几乎是全白色的,其毛色在成长过程中会慢慢表现出来。
重点色其实属于一种程度很轻的白化现象。其原理是因为毛色基因(TYR)突变导致色素蛋白对温度敏感,在温度较高时,色素的合成过程被抑制,因此呈现浅颜色或者说是白色。
当温度较低时,色素可以正常合成,呈现出应有的颜色。因此,身体末端体温较低的部位,如脸部、耳朵、尾巴和四肢颜色较深,而身体温度高的部位如躯干部呈现出白色。
另外,这种颜色变深现象具有不可逆性,这也是为什么一些海豹重点色猫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一些本来呈白色的部位如背部,颜色也变深了。
因此,如果想布偶猫一直保持较明显的重点色,可以选择巧克力色、蓝色或是淡紫色等浅一些的重点色,因为这些颜色的布偶猫即使在较低的温度下也能保持身体的浅色效果。
白斑的成因:
目前认为白斑是由白斑基因控制的,其作用是使局部位置的毛发无法合成任何色素,因此呈现出白色。
白斑基因(白色是一种色素缺乏)在很多品系中都存在,但是在各个品系中的表现存在一定的差别。在大部分品系中白班的分布位置都是随机的,但是也遵循一定的规律,即白色斑点总是倾向于分布在远离背部的区域。也有一些品系由于在育种过程中经过长期的人为筛选,使得白斑在该品系中的位置相对固定,
例如在伯曼猫中的白色手套及布偶猫中的手套及双色中都是比较固定的,但是伯曼猫的手套和布偶猫的手套并不是由同一个基因控制的。
伯曼猫的品种已经选定为白斑,但是由于伯曼猫白斑基因的量用S1表示,。S是一个显性基因,s是隐性的(意思是没有白)。猫只需要一个这种基因的副本,以显示特征。
通过长期的观察,目前认为布偶猫中的白斑是由一个单一基因控制的,并且该白斑基因一共有三个等位基因,其中有两个等位基因都可以产生白斑,分别是S2和S4:S2产生的白斑较小,而S4产生的白斑较大。而第三个等位基因s不能产生白斑。
等位基因的白斑大小具有叠加效应。因为存在三种等位基因,而且每种基因都要有两中组合模式,所以存在六种搭配。
基因型和花色类型的对应关系如下:
基因型
s/s
S2/s
S4/s
S2/s2
S4/S2
S4/S4
花色
重点色
手套色
真双色
高白手套色
中高白双色
高白
这样就可以根据相应的遗传学规律来制定科学的繁育计划,从而准确地获得自己想要的花色。制定科学的繁育计划的前提是能够准确判断出花色。六种花色中重点色、手套色和梵色很容易识别,剩下的双色、高白手套色和中高白双色外观上比较相似,在区分上有一定难度。但是这也是作为一名合格的繁育者所要面对的。
下表是六种花色的配色表:
重点色
手套色
高手套
真双
中高白
高白/梵色
s/s
S2/s
S2/S2
S4/s
S4/S2
S4/S4
重点色
s/s
%重点色
s/s
50%手套色
S2/s
%手套色
S2/s
50%真双
S4/s
50%真双
S4/s
%真双
S4/s
50%重点色
s/s
50%重点色
s/s
50%手套色
S2/s
重点色
手套色
高手套
真双
中高白
高白/梵色
s/s
S2/s
S2/S2
S4/s
S4/S2
S4/S4
手套色
S2/s
50%手套色
S2/s
25%高手套
S2/S2
50%高手套
S2/S2
25%中高白
S4/S2
25%中高白
S4/S2
50%中高白
S4/S2
50%重点色
s/s
50%手套色
S2/s
50%手套色
S2/s
25%真双
S4/s
25%真双
S4/s
50%真双
S4/s
25%重点色
s/s
25%手套色
S2/s
25%高手套
S2/S2
25%重点色
s/s
25%手套色
S2/s
重点色
手套色
高手套
真双
中高白
高白/梵色
s/s
S2/s
S2/S2
S4/s
S4/S2
S4/S4
高手套
S2/S2
%手套色
S2/s
50%高手套
S2/S2
%高手套
S2/S2
50%中高白
S4/S2
50%中高白
S4/S2
%中高白
S4/S2
50%手套色
S2/s
50%手套色
S2/s
50%高手套
S2/S2
重点色
手套色
高手套
真双
中高白
高白/梵色
s/s
S2/s
S2/S2
S4/s
S4/S2
S4/S4
真双
S4/s
50%真双
S4/s
25%中高白
S4/S2
50%中高白
S4/S2
25%高白
S4/S4
25%高白
S4/S4
50%高白
S4/S4
50%重点色
s/s
25%真双
S4/s
50%手套色
S2/s
50%真双
S4/s
25%中高白
S4/S2
50%真双
S4/s
25%手套色
S2/s
25%重点色
s/s
25%真双
S4/s
25%重点色
s/s
25%手套色
S2/s
重点色
手套色
高手套
真双
中高白
高白/梵色
s/s
S2/s
S2/S2
S4/s
S4/S2
S4/S4
中高白
S4/S2
50%真双
S4/s
25%中高白
S4/S2
50%中高白
S4/S2
25%高白
S4/S4
25%高白
S4/S4
50%高白
S4/S4
50%手套色
S2/s
25%真双
S4/s
50%高手套
S2/S2
25%中高白
S4/S2
50%中高白
S4/S2
50%中高白
S4/S2
25%高手套
S2/S2
25%真双
S4/s
25%高手套
S2/S2
25%手套色
S2/s
25%手套色
S2/s
重点色
手套色
高手套
真双
中高白
高白/梵色
s/s
S2/s
S2/S2
S4/s
S4/S2
S4/S4
高白
S4/S4
%真双
S4/s
50%中高白
S4/S2
%中高白
S4/S2
50%高白
S4/S4
50%高白
S4/S4
%高白
S4/S4
50%真双
S4/s
50%真双
S4/s
50%中高白
S4/S2
区分高手套、真双、中高白可以有以下几种方法:
1、根据外观进行判断。通常来说,中高白双色身上的白斑面积要比其他两个要大,而且脸部V型白斑也要略宽。而高白手套色的腿上有时会有色块。
2、购买时从卖家处了解。繁育者购买双色布偶猫种猫时可以向卖家咨询双色的具体类型,因为国外的正规猫舍对于花色一般都区分的比较清楚。
3、根据这只猫双亲及其同窝其他个体的花色进行推断。例如一只双色布偶猫的双亲分别是重点色和梵色,那么这只布偶猫只能是真双色;如果其双亲都是双色,且同窝小猫中还有重点色个体,那么这只布偶猫一定是真双色。
所以对于一个刚入门的布偶猫繁育者来说,尽量从一只重点色种母开始繁育,因为这样不但可以准确识别出后代的花色类型,还可以据此推断出种公的花色。
附几张表格,是之前一些贴子发过的内容,相信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FIFe布偶猫品种标准
布偶猫以三种形态显现:重点色,双色,手套色(刺豚鼠或非刺豚鼠)共12种,颜色总计60种。
布偶猫是一种结实的大型猫科动物,有中等身材和强壮的肌肉,整体外观实。体型大,身体长,是目前体型最大,体重最重的猫科动物之一。
头部
中等大小,整体呈宽广的等边楔形。楔形两边(指从外侧耳根到优美丰满的口套的曲
线)长度相等,稍圆的前额(不是圆顶)显示一个温和的过渡到耳朵之间的水平面,在侧面看有个良好的弧度。
鼻子
脸颊
下巴
口套
鼻子是直的,在上三分之一有轻微的弯曲弧度。
颊部发育良好,逐渐变细,呈圆形,口吻宽,中等长度(从不狭窄)
下巴发达
耳朵
①形状:中等大小,基部宽,顶端圆形。
②位置:头顶两侧,间距较宽,微微向前倾斜。
眼睛
①形状:大而椭圆形,外边缘的眼圈要与耳朵的基部水平
②颜色:蓝色,颜色越深越好,但和身体的颜色协调。
脖子
短而粗壮
身体结构
身体长,中等到强壮的骨骼结构,肌肉发达。胸部宽阔且发育良好,肌肉发达,后躯肌肉发达而粗壮,成熟的猫在肩膀上方和在后躯一样宽
腿部
长度适中,骨量中等到强壮,后腿略高于前腿,使后背线条在外观上略微向前倾斜。
爪,大,圆,紧凑,脚趾间有簇毛。
尾巴
长,最好是到肩部,尾根比较粗壮,延续到尾尖成一个细细的锥形.尾毛健康良好,浓密
外套
被毛
①中等长,致密,柔软和丝质,随着身体线条生长,摸起来就像丝绸一样,脖子周围最长,脸部外侧边缘形成围脖的样子。面部的毛比较短,从头顶到脖子的毛越来越长,肩胛骨上的毛短,一直到尾巴逐渐变长,前腿的毛比较短,腹部到臀部的毛比较长。
②对于颜色分类,请参考下面的介绍。
注意事项
●女性明显小于男性
●男性下巴要考虑在内
●发展缓慢,3至4年才会成熟
●考虑季节对被毛长度的影响
取消资格
眼睛,除了蓝色意外其他颜色的眼睛
布偶猫身体各部位分数
各部位名称
总评分
头部
一般形状、鼻子、前额、面颊和口套、下巴和牙齿
眼睛的形状和大小
25
耳朵
耳朵的形状和位置
5
眼睛的颜色
5
身体
身体的形状,大小,骨骼结构
20
腿和爪子
腿和爪子的形状,长度
5
尾巴
尾巴的长度和形状
5
被毛
颜色和图案
20
质量和质地,长度
10
综合条件
5
FIFe布偶猫比赛中裁判评分参照规则
颜色种类
参照规则
不合格特性
重点色
玳瑁色
山猫重点色
山猫玳瑁色
面部的颜色
耳朵、面具、腿
和全身都有个清晰的轮廓并与身体颜色相协调
被毛:任何白色的斑点
双色
玳瑁双色
山猫双色
山猫玳瑁双色
耳朵,口罩和尾巴要被很好的细化,面具要有一个倒置的白色V
身体的颜色是一个部位比一个部位浅,有或没有白色斑点在背面。
腹部白色,没有斑点。
纯白色的腿优先。
鼻尖:粉红色
耳朵:白色的耳朵
尾巴:白色的尾巴
手套色
玳瑁手套
山猫手套
玳瑁山猫手套
面部颜色和身体颜色一致,有良好的区分,轮廓界限分明,色彩一致。
白色下巴,有或没有白色窄条纹/在鼻梁到前额之间的标记
口套上允许有窄的白色条纹/标记,只要它沿着中间线向下进入下巴
白色部分从下颌开始到围脖、前腿之间的胸部向下延伸到腹部及后腿中间尾根处
前腿有白色连指手套,后腿应该是白色的,最低限度到脚跟,最大限度到大腿中部
这个地区的色斑是可以接受的
鼻头:类似于面部的颜色颜色或粉红色
爪垫:粉色
头部:没有白色的下巴
腿部:白色连指手套上的任何黑点
被毛:腹部白色部分有深色的色块
转载请注明:http://www.gzxy-outdoor.com//bsmjj/9302.html